龙山岛

来源:金羊网 作者: 发表时间:2018-06-15 15:30

 

在美丽的千岛湖,有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岛屿,这就是龙山岛。可以说在千岛湖诸多岛屿中,龙山岛是最具文化游赏价值的一座。龙山自古被视为淳安钟灵毓秀、人文荟萃的象征,游览龙山岛,能让您领略“一祠一塘一书院,海瑞朱熹三县魁”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让您感受“铜桥铁井小金山,石峡书院活龙山。登上钟楼望千岛,脚踩蛟龙赏美景”的意境。

 

▲全文图由千岛湖景区提供

【水天一色楼】

“水天一色”观景楼。西泠印社书法家姚建航题写的匾额,挂在千岛湖的水与天之间,挂在真实与梦幻之间。题词出自唐初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淳安人把明朝政治家海瑞清正廉洁、心悬明镜、暗室不欺的人格喻为千岛湖清澈的湖水、明净的天空。“水天一色”是淳安人内心永恒的圣景。大家在此眺望千岛湖,把心沉浸在“水天一色”的清纯之中,自会有一番透彻的感悟。

 

【石峡书院】

关于石峡书院的历史,可追朔到南宋淳熙元年(公元1174年),原址在龙山北麓的石峡,因“其地俯临石峡”而得名。书院建成伊始,方逢辰曾在此讲学。当时书院规模宏大,占地4000余平方米,内设知行、颜乐两堂,配设居仁、由义、复礼、近知四斋,以及周、程、张、朱四先生祠,并经宋元明清历代六次修葺扩建,直到1959年新安江水库形成后,龙山成岛屿,书院旧址才沦为水域。

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峡书院,古朴典雅、端庄秀丽,占地11000平方米,主要建筑格局由一厅一堂(书院学堂)一祠(先贤祠)两斋(复礼斋、居人斋)组成。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基调,力求秉承“修旧如旧,保持原貌”的宗旨,如屋檐和梁柱一应采用淳安民间旧祠堂中的屋料组装而成,从而古朴不失真实,典雅不失其韵味。

【半亩方塘】

方塘景区的名胜古迹和趣闻轶事都跟朱熹有关。南宋时,朱熹应吏部侍郎(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)淳安人詹仪之的邀请,曾来瀛山书院讲学,留下了许多佳话。

首先来到三瑞堂。三瑞堂原址在千岛湖畔姜家镇的康塘村。相传朱熹一次到康塘游玩,见这里山清水秀,小溪流水如同百琴协奏,便留在了康塘教书。村里有位老汉名叫洪志曾,为人厚道,他有三个儿子,长子洪宋成,次子洪宋引,三子洪宋泽,都拜朱熹为师,在育英堂念书。有一年,康塘出现春笋无节,莲蓬有铜盆大,藕有枕头粗的奇事。洪老汉困惑不解,便去请教朱熹,朱熹说:“此乃三瑞也,康塘村要出人才了”。果然次年洪老汉的三个儿子都考中进士,消息传来,朱熹十分高兴,亲笔写了一块“三瑞堂”的匾额赠给了洪氏宗祠,还写了一幅“百琴协韵凤来仪,三瑞呈祥龙变化”的对联悬挂在育英堂上。如今三瑞堂新址已从康塘移到这里,横匾犹在,对联尚存,让缅怀朱熹遗风,进而明白晓畅“正至文不谋至利,明至道不计至功”的人生真谛。

过了三瑞堂,前面便是得源亭,亭旁便是半亩方塘。亭前坐像就是朱熹。来到亭前观赏,“得源亭”横匾由著名书法家郭仲选书写。进如亭内,只见墙上陈列着由沈鹏先生手书的朱熹《咏方塘》诗一首,诗中写道: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,把求学比作方塘之水,只有不断吸取,孜孜以求,才能深得源头,清澈如许。这首诗是朱熹送给他的学术挚友詹仪之的,后来詹仪之便将此诗刻石立于得源亭中,历代几经摹刻,仅存清乾隆年间遂安知县闵监手书的古碑尚留半截残碑,但依稀可见的流畅书体,精妙的刻工,堪称一绝。不过当时所称的方塘原址和得源亭是位于瀛山书院的郭村乡,如今人们来到龙山岛上,便可“不出城郭而获林泉之致”,想寻觅方塘胜景,不到瀛山也可一睹为快!

【清官道】

“清官道”是2008年为纪念海瑞在淳安为官450周年而建。长120公分、宽60公分的青石板,采自茶园石塘。石材纹理自然朴素,质地细腻坚硬。

 

【海瑞祠】

海瑞祠堪称龙山岛的精华所在。游览海瑞祠,有四大特色引人注目:一是祠堂建筑画栋雕梁,特别是木雕、砖雕、石雕(合称“三雕”)精妙绝伦,令人叹为观止。二是祠堂外面碑廊中的碑刻林立,尤其是海瑞亲笔手书“寿字碑”等碑刻,字体飘洒俊逸,内容蕴涵丰富,让人驻足凝思。三是祠堂内的海瑞塑像、两侧的木雕壁画、廊柱的诗文楹联无不昭示着海瑞一生刚正不阿、凛然正气的风范,借古寓今,仍具现实意义。四是庭院中的园林小品,以“高风”、“亮节”为主题,格调通透旷达,布局错落有致,花木疏密相间,让人流连忘返。

海瑞祠占地625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547.1平方米,主建筑的高度是12米。整个建筑既保留淳安民居风格,又具有徽派建筑特色,外观画栋雕梁,飞檐翘角。尤其是站在望湖台前,近看海瑞祠的建筑风貌,远眺千岛湖镇的一城山色,令人美不胜收,赏心悦目。

海瑞祠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,这一年正值海瑞在淳安任职期满,老百姓为感念他的恩德,自发捐地集资而建造的。第二次修建是在明万历五年(1577年),县令吴天洪将其移建到旧城对面南山之麓,恰好于县衙隔水相望,故有“海瑞祠堂正对县衙公堂”的说法,因而造成一种“登堂如见海先生”的意境。吴县令如此选址也许是想借此来警戒自己勉励后届,要以海瑞为榜样,为民造福。自海瑞祠建成后的四百年来,直至1985年2月4日第三次动工修建,它始终象树在淳安人民心坎上的一座丰碑,一面明镜,起到了缅怀先贤,砥砺后人的教育作用。 

【钟楼】

在龙山岛和海瑞祠遥相呼应、共同创造龙山神韵的还有著名的仿宋代钟楼。钟楼矗立在平地中央,楼分4层,高28.5米,建筑面积330平方米,底层塔基呈梅花状几何图形,中庭8米见方,四角对角线端依偎着四个4米见方的小正方形,象征“梅花呈五福”,寓意着“吉祥如意”。再看楼的主体是钢筋混泥土结构,楼梯、门窗和栏杆用清一色的杂木装饰而成,体现了端庄隽秀与古朴典雅融为一体的风貌。

站在钟楼登高揽胜,往东可俯视桃源、梦菇、清心诸岛;向西可极目远眺安徽歙县古朴风貌;向南可窥探云蒙猴影;向北可嘹望屏风胜迹;再向西北方向,月光岛景致历历在目。当陶醉在这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之余,不禁赞叹:此景只应天上有,千岛美景胜瑶池。

 

编辑:
数字报

龙山岛

金羊网  作者:  2018-06-15

 

在美丽的千岛湖,有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岛屿,这就是龙山岛。可以说在千岛湖诸多岛屿中,龙山岛是最具文化游赏价值的一座。龙山自古被视为淳安钟灵毓秀、人文荟萃的象征,游览龙山岛,能让您领略“一祠一塘一书院,海瑞朱熹三县魁”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让您感受“铜桥铁井小金山,石峡书院活龙山。登上钟楼望千岛,脚踩蛟龙赏美景”的意境。

 

▲全文图由千岛湖景区提供

【水天一色楼】

“水天一色”观景楼。西泠印社书法家姚建航题写的匾额,挂在千岛湖的水与天之间,挂在真实与梦幻之间。题词出自唐初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淳安人把明朝政治家海瑞清正廉洁、心悬明镜、暗室不欺的人格喻为千岛湖清澈的湖水、明净的天空。“水天一色”是淳安人内心永恒的圣景。大家在此眺望千岛湖,把心沉浸在“水天一色”的清纯之中,自会有一番透彻的感悟。

 

【石峡书院】

关于石峡书院的历史,可追朔到南宋淳熙元年(公元1174年),原址在龙山北麓的石峡,因“其地俯临石峡”而得名。书院建成伊始,方逢辰曾在此讲学。当时书院规模宏大,占地4000余平方米,内设知行、颜乐两堂,配设居仁、由义、复礼、近知四斋,以及周、程、张、朱四先生祠,并经宋元明清历代六次修葺扩建,直到1959年新安江水库形成后,龙山成岛屿,书院旧址才沦为水域。

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峡书院,古朴典雅、端庄秀丽,占地11000平方米,主要建筑格局由一厅一堂(书院学堂)一祠(先贤祠)两斋(复礼斋、居人斋)组成。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基调,力求秉承“修旧如旧,保持原貌”的宗旨,如屋檐和梁柱一应采用淳安民间旧祠堂中的屋料组装而成,从而古朴不失真实,典雅不失其韵味。

【半亩方塘】

方塘景区的名胜古迹和趣闻轶事都跟朱熹有关。南宋时,朱熹应吏部侍郎(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)淳安人詹仪之的邀请,曾来瀛山书院讲学,留下了许多佳话。

首先来到三瑞堂。三瑞堂原址在千岛湖畔姜家镇的康塘村。相传朱熹一次到康塘游玩,见这里山清水秀,小溪流水如同百琴协奏,便留在了康塘教书。村里有位老汉名叫洪志曾,为人厚道,他有三个儿子,长子洪宋成,次子洪宋引,三子洪宋泽,都拜朱熹为师,在育英堂念书。有一年,康塘出现春笋无节,莲蓬有铜盆大,藕有枕头粗的奇事。洪老汉困惑不解,便去请教朱熹,朱熹说:“此乃三瑞也,康塘村要出人才了”。果然次年洪老汉的三个儿子都考中进士,消息传来,朱熹十分高兴,亲笔写了一块“三瑞堂”的匾额赠给了洪氏宗祠,还写了一幅“百琴协韵凤来仪,三瑞呈祥龙变化”的对联悬挂在育英堂上。如今三瑞堂新址已从康塘移到这里,横匾犹在,对联尚存,让缅怀朱熹遗风,进而明白晓畅“正至文不谋至利,明至道不计至功”的人生真谛。

过了三瑞堂,前面便是得源亭,亭旁便是半亩方塘。亭前坐像就是朱熹。来到亭前观赏,“得源亭”横匾由著名书法家郭仲选书写。进如亭内,只见墙上陈列着由沈鹏先生手书的朱熹《咏方塘》诗一首,诗中写道: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,把求学比作方塘之水,只有不断吸取,孜孜以求,才能深得源头,清澈如许。这首诗是朱熹送给他的学术挚友詹仪之的,后来詹仪之便将此诗刻石立于得源亭中,历代几经摹刻,仅存清乾隆年间遂安知县闵监手书的古碑尚留半截残碑,但依稀可见的流畅书体,精妙的刻工,堪称一绝。不过当时所称的方塘原址和得源亭是位于瀛山书院的郭村乡,如今人们来到龙山岛上,便可“不出城郭而获林泉之致”,想寻觅方塘胜景,不到瀛山也可一睹为快!

【清官道】

“清官道”是2008年为纪念海瑞在淳安为官450周年而建。长120公分、宽60公分的青石板,采自茶园石塘。石材纹理自然朴素,质地细腻坚硬。

 

【海瑞祠】

海瑞祠堪称龙山岛的精华所在。游览海瑞祠,有四大特色引人注目:一是祠堂建筑画栋雕梁,特别是木雕、砖雕、石雕(合称“三雕”)精妙绝伦,令人叹为观止。二是祠堂外面碑廊中的碑刻林立,尤其是海瑞亲笔手书“寿字碑”等碑刻,字体飘洒俊逸,内容蕴涵丰富,让人驻足凝思。三是祠堂内的海瑞塑像、两侧的木雕壁画、廊柱的诗文楹联无不昭示着海瑞一生刚正不阿、凛然正气的风范,借古寓今,仍具现实意义。四是庭院中的园林小品,以“高风”、“亮节”为主题,格调通透旷达,布局错落有致,花木疏密相间,让人流连忘返。

海瑞祠占地625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547.1平方米,主建筑的高度是12米。整个建筑既保留淳安民居风格,又具有徽派建筑特色,外观画栋雕梁,飞檐翘角。尤其是站在望湖台前,近看海瑞祠的建筑风貌,远眺千岛湖镇的一城山色,令人美不胜收,赏心悦目。

海瑞祠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,这一年正值海瑞在淳安任职期满,老百姓为感念他的恩德,自发捐地集资而建造的。第二次修建是在明万历五年(1577年),县令吴天洪将其移建到旧城对面南山之麓,恰好于县衙隔水相望,故有“海瑞祠堂正对县衙公堂”的说法,因而造成一种“登堂如见海先生”的意境。吴县令如此选址也许是想借此来警戒自己勉励后届,要以海瑞为榜样,为民造福。自海瑞祠建成后的四百年来,直至1985年2月4日第三次动工修建,它始终象树在淳安人民心坎上的一座丰碑,一面明镜,起到了缅怀先贤,砥砺后人的教育作用。 

【钟楼】

在龙山岛和海瑞祠遥相呼应、共同创造龙山神韵的还有著名的仿宋代钟楼。钟楼矗立在平地中央,楼分4层,高28.5米,建筑面积330平方米,底层塔基呈梅花状几何图形,中庭8米见方,四角对角线端依偎着四个4米见方的小正方形,象征“梅花呈五福”,寓意着“吉祥如意”。再看楼的主体是钢筋混泥土结构,楼梯、门窗和栏杆用清一色的杂木装饰而成,体现了端庄隽秀与古朴典雅融为一体的风貌。

站在钟楼登高揽胜,往东可俯视桃源、梦菇、清心诸岛;向西可极目远眺安徽歙县古朴风貌;向南可窥探云蒙猴影;向北可嘹望屏风胜迹;再向西北方向,月光岛景致历历在目。当陶醉在这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之余,不禁赞叹:此景只应天上有,千岛美景胜瑶池。

 

编辑:
新闻排行版